主题列表:juejin, github, smartblue, cyanosis, channing-cyan, fancy, hydrogen, condensed-night-purple, greenwillow, v-green, vue-pro, healer-readable, mk-cute, jzman, geek-black, awesome-green, qklhk-chocolate
贡献主题:https://github.com/xitu/juejin-markdown-themes
theme: cyanosis highlight:
序言
近日公司开发一个拖拽表单项目,用到了 Vue,部门老大便开始研读 Vue 源码,并且传授给我们,老大说,读源码不能仅仅只看懂源码,还得读懂他的设计思想,他为什么要这么设计,把自己当做设计者来读,这样才能真正理解,本文中,我会按照老大的指引方向,和自己的理解,来谈一谈 Vue 响应式原理,及其设计思想
什么是Vue响应式
官方解释: Vue 最独特的特性之一,是其非侵入性的响应式系统。数据模型仅仅是普通的 JavaScript 对象。而当你修改它们时,视图会进行更新 ,简单说就是数据发生改变视图会做出相应的更新,视图发生变化。
例如 input 输入,数据也会做出对应的变化。
我们来看一个响应式的实例图,这是一个Excel表格的加法表达式,我们会发现当加数发生改变,他的和就会会自动发生改变,不需要人为操作让他重新运算结果。在Vue中数据和视图的关系,就像这里的加数与和的关系。 那么Vue响应式是如何实现的呢,想要知道的话我们就得了解一下 他的设计模式了。
响应式的设计模式
Vue 响应式所使用的设计模式,是观察者模式,观察者模式通俗的说就是。
例如:郭老师每天上班带一个橙子,我想在他吃橙子的时候蹭一口,但是我又不想一直盯着郭老师看他什么时候吃,于是我和郭老师约定,你吃橙子的时候通知我。然后小郭老师看到了,也想要吃,就也和郭老师约定,郭老师吃橙子的时候也通知她,然后等郭老师吃橙子的时候,想起和他做好约定的我和小郭老师,于是发送通知,我和小郭老师收到消息,立马就做出我想要做的事情(凑过去和他一起吃)。
在编程中,这样做可以省去了反复检索的资源消耗,也得到更高的反馈速度。
- 观察对象 (Subject):拥有两个必要标识,通知当前实例所拥有的观察者的方法。给当前实例添加观察者的方法,这样你才知道到时候要通知谁。
- 观察者(Observer):拥有一个必要标识,通知实例更新状态的方法。
联系方式:
- 观察对象 (Subject) 通过自己内部的通知函数,调用所有观察者列表中所有观察者对应的回调函数,达到通知观察者的目的。
- 观察者(Observer)通过调用观察者对象(Subject)中的添加方法,把自己传入他的观察者列表中。
响应式和观察者模式的融合
我们先来看一下实现一个基础的Vue需要哪些文件,我们以尤大的miniVue作为探讨的demo。
我们先来一一介绍一下这些文件分别做了什么功能;
- Vue 是事件总线文件,他会将对象描述文本中的 data 数据拿出来,然后通过 _proxyData 函数,将 data 所有数据进行劫持代理,方便后续属性的访问 。
- observer 文件,这里的 walk 方法,通过递归遍历 data 中的每一个属性。然后在 defineReactive 中给每个属性创建一个新的 Dep ,用于存储自身的依赖(观察者),Object.defineProperty 响应式的根本,如果是触发的get,就把他的 Dep.target 添加到 Dep 列表,这一步也就是收集依赖,你取了我的值说明你对我感兴趣,所以我把你添加进我的观察者俩表,如果触发set,说明数据发生改变,触发dep中的notify,通知所有观察者,有数据更新了,快行动。
- dep 文件是观察者模式中的观察对象(Subject),里面拥有一个储存观察中的容器,和添加观察者,通知观察者的方法。
- compiler 文件是一个处理文件,专门用来处理解析指令,差值表达式,等等的集合。
- watcher 文件是观察者模式中的观察者,里面有一个更新视图的方法,和调用dep中添加观察者的方法。
我们看到,除了事件总线文件,和处理文件,就剩下3个文件了,这三个文件就是Vue响应式的根本了,我们看个关系图
小结
我们可以发现dep文件和watcher文件,就是一个观察者模式的实现,然后observe文件是他们之间的桥梁,通过劫持get和set操作,告诉dep什么时候应该添加观察者,和通知观察者,形成了自动化,当数据被读取,创造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联系,当数据改变,通知被观察者发送通知消息,如此一来就实现了响应式。
Vue实例初始化
我们逐一来看下这三个步骤的源码
- 首先是进入口文件 vue.js 。通过
defineProperty
完成了 Data 中所有数据的代理。
class Vue {
constructor (options) {
this.$options = options || {} // save options
this.$el = typeof options.el === 'string' ? document.querySelector(options.el)
:options.el // get dom
this.$data = options.data // get data
this.$methods = options.methods
// 1.data 所有数据进行劫持代理
this._proxyData(this.$data)
// 2.调用observe对象,监听数据变化
new Observer(this.$data)
// 3.调用compiler对象,解析指令和差值表达式
new Compiler(this)
}
_proxyData (data) {
// 遍历所有data
Object.keys(data).forEach(key => {
// 将每一个data通过defineProperty进行劫持
Object.defineProperty(this, key, {
enumerable: true,
configurable: true,
get () {
return data[key]
},
set (newValue) {
if (data[key] === newValue) {
return
}
data[key] = newValue
}
})
})
}
}
- 然后进入 Observe.js ,遍历所有数据,如果是get则收集依赖,如果是set则发送通知
class Observer {
constructor(data) {
this.walk(data)
}
walk (data) { // 循环执行data
if (!data || typeof data !== 'object') {
return
}
Object.keys(data).forEach(key => {
this.defineReactive(data, key, data[key])
})
}
defineReactive (obj, key, val) {
let that = this
this.walk(val) // 如果val是对象,则给他绑定get和set时触发的方法
let dep = new Dep() // 负责收集依赖,并发送通知
Object.defineProperty(obj, key, {
configurable: true,
enumerable: true,
get() {
Dep.target && dep.addSub(Dep.target) // 收集依赖
return val // 如果使用obj[key],会变成死循环
},
set(newValue) {
if (newValue === val) {
return
}
val = newValue
that.walk(newValue) // 修改后可能是对象,set函数内部调用,修改了this指向
dep.notify() // 发送通知
}
})
}
}
小结:这个文件是响应式自动化的实现,使用了一个 walk 方法,通过递归遍历 data 中的每一个属性,然后在放进 defineReactive 中给每个对象创建一个新的 Dep ,用于存储自身的依赖(观察者),然后将对象的可枚举和可写属性打开,并且定义一个 set 和 get 触发时的方法。
如果是触发的 get ,就把他的 Dep.target 添加到 Dep 列表,这一步也就是收集依赖,你取了我的说明你对我感兴趣,所以我把你添加进我的观察者列表。如果触发 set ,说明数据发生改变,触发 dep 中的 notify ,通知所有观察者,有数据更新了,快行动,以此达成响应式。
- 然后进入 watcher.js 。这里通过一个 Dep 类的静态属性 target ,用来记录当前 watcher 对象,通过使用其中的属性,触发 get ,使自身依赖添加进观察者列表,形成了观察者模式,然后复原Dep.target,方便下一个Watcher使用。在接收到观察对象的通知后,调用自身的更新方法,完成视图更新。
class Watcher {
constructor (vm, key, cb) {
this.vm = vm
// data中的属性名称
this.key = key
// 回调函数负责更新视图
this.cb = cb
// 把watcher对象记录到Dep类的静态属性target
Dep.target = this
// 触发get方法,在get方法中会调用addSub
this.oldValue = vm[key]
Dep.target = null
}
// 当数据发生变化的时候通知视图更新
update () {
let newValue = this.vm[this.key]
if (this.oldValue === newValue) {
return
}
this.cb(newValue)
}
}
我们最后来看一下初始化流程图
按照箭头得知:首先初始化阶段做了三个步骤:
- 调用 vue.js 中的 _proxyData 进行数据劫持。
- 进入 Observe.js ,创建 Dep(观察目标),所有他拥有一个储存观察者列表的容器,和添加观察者,通知观察者的方法。
- 创建 Watcher (观察者) ,他是观察者模式中的观察者,所以他拥有一个通知更新的响应方法。
小结:这三个步骤是 Vue 响应式的核心,也是观察者模式的实现,Watcher(观察者)通过触发 get ,将自身添加进观察目标的观察者列表。Dep 通过遍历自身观察者列表实现通知所有观察者,从而实现响应式。
视图渲染和视图更新
我们来看看 compiler.js 文件的主要内容
- compile :编辑模板
- compileElement :编译元素节点
- compileText :编译文本节点,处理差值表达式
// 解析 v-model
modelUpdater (node, value, key) {
node.value = value
new Watcher(this.vm, key, (newValue) => { // 创建watcher对象,当数据改变更新视图
node.value = newValue
})
// 双向绑定
node.addEventListener('input', () => {
this.vm[key] = node.value
})
}
// 编译模板
compile (el) {
let childNodes = el.childNodes
Array.from(childNodes).forEach(node => {
if (this.isTextNode(node)) { // 处理文本节点
this.compileText(node)
} else if(this.isElementNode(node)) { // 处理元素节点
this.compileElement(node)
}
// 如果还有子节点,递归调用
if (node.childNodes && node.childNodes.length > 0) {
this.compile(node)
}
})
}
// 编译元素节点,处理指令
compileElement (node) {
// console.log(node.attributes)
if (node.attributes.length) {
Array.from(node.attributes).forEach(attr => { // 遍历所有元素节点
let attrName = attr.name
if (this.isDirective(attrName)) { // 判断是否是指令
attrName = attrName.indexOf(':') > -1 ? attrName.substr(5) : attrName.substr(2) // 获取 v- 后面的值
let key = attr.value // 获取data名称
this.update(node, key, attrName)
}
})
}
}
// 编译文本节点,处理差值表达式
compileText (node) {
// 获取 {{ }} 中的值
// console.dir(node) // console.dir => 转成对象形式
let reg = /\{\{(.+?)\}\}/
let value = node.textContent
if (reg.test(value)) {
let key = RegExp.$1.trim() // 返回匹配到的第一个字符串,去掉空格
node.textContent = value.replace(reg, this.vm[key])
new Watcher(this.vm, key, (newValue) => { // 创建watcher对象,当数据改变更新视图
node.textContent = newValue
})
}
}
我们再看一幅流程图
小结:compile 把元素转换为数据模型,他是普通的 JavaScript 对象,我们这叫做 vnode 对象,然后遍历 vnode 对象,根据标识分为元素节点,文本节点,数据三个分类,分别进入不同的处理函数,并且创建一个 Watcher 对象,然后在 Watcher 对象中触发 get 实现响应式,同步会进行 updata 更新数据,转换成真实 dom ,完成页面渲染,更新就是如此反复。
整体响应式运行流程图
最后,我们根据这张流程图进行一下知识回顾。 首先是初始化三步走:
- 通过 _proxyData 进行数据劫持,对 Data 进行代理,
- 创建 Dep(观察目标)对象,
- 然后创建 Watcher (观察者)对象,
然后开始渲染阶段
- vm.render()触发后进行模板编译
- complie(template)将元素编译成 vnode 对象,遍历该对象,创建 Watcher ,添加依赖完成响应式。
- updata 更新数据,然后转化成真实 dom,完成渲染。
至此, Vue响应式原理及其设计模式应该很清楚啦,如有疑问欢迎留言提出。
欢迎想要一起学习进步的朋友,加入我的学习群,大家可以在里面讨论一下进阶技巧,分享自己最新学习的内容!
如果觉得文章不错,可以点个赞,给作者一点小小的鼓励,谢谢,可以选择加我微信好友,我来拉你们进群。
版权声明: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 作者: coolFish 原文链接:https://juejin.im/post/6922276550004080653